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小事的日子-曠野手紥 電影欣賞:雙城記

小事的日子-曠野手紥 電影欣賞:雙城記

「那是最美好的時代,也是最惡劣的時代;那是智慧的時代,也是愚昧的時代; ...... 我們的前途充滿了一切,但是什麼也沒有;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,也一直走向地獄」,這是《雙城記》的開場白,但也很適合今天的台灣!

我們能夠吃到 55 元的滷味便當
《年輕人,國家沒有對不起你,是你對不起自己》 http://booksilver.pixnet.net/blog/post/352613858

然而,今天的社會,資源在少數人的手裏,年輕人的機會愈來愈少
《羅賓漢悖論: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?》 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25839/

我不喜歡太陽花學運,但我確實憂心年輕人的前途,年輕人大都充滿徬徨與不確定感!父母或者是父母的父母,他們那一輩只要有唸書,一定找得到工作,現在不一定了,好幾個月前,有一則不起眼的新聞,一個博士生在宿舍自殺,原因是看不到未來;也是在好幾個月前,有一則熱門的新聞,博士賣雞排,熱門的原因不是博士也不是雞排,而是郭台銘出來講話了,如果換成我跳出來講話,這又是一則不起眼的新聞;在我知道的範圍內,身邊已經有幾個人離開台灣工作,在台灣找不到工作,或者別的地方薪水比台灣更高(1.5~2倍),有的跑到中國,有的在新加坡,有的在印尼;這種現象持續下去,很有可能我們的下一代長大後都要離鄉背景,到海外工作,一年才能回家省親一次。

我們都知道,生病是身體的調節功能出了問題,當一個體制自我調節的能力出了問題,下層累積的不滿終究會一點一點宣洩出來,搞幾朵太陽花,不然在PTT貼幾篇文章也好,這次的選舉結果很有趣。生病不是壞事,生病是警告我們,原來的生活作息、飲身習慣出問題,想要回復健康,生活要改變,持續下去會出更大的問題!

《雙城記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時間,所謂『雙城』是指巴黎和倫敦,在這樣的時間與空間中,敘述一對戀人相愛的故事。

整部作品對人性的描寫相當深刻,狄更斯不逃避尖銳的問題,在《雙城記》中他刻意的安排故事旳情節,『如果你心愛的女兒嫁給仇人的兒子,你該怎麼辦?』、『女兒的幸福與社會的正義,哪個應該得到滿足?』、『你的情敵即將上斷頭台,而你是唯一可以救他的人,你願意為你心愛的人救你的情敵嗎?這要付出自己生命的代價!』,隨著故事的進行,你會不斷的問自己:『如果是我,我該怎麼辦?』,這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名著,值得大家細細品味!《雙城記》不僅有極高的文學價值,而它的歷史背景也很耐人尋味。

十八世紀末,恐懼籠罩在巴黎上空,法國貴族對人民長久以來的壓榨,讓人民不滿的情緒已經達到飽和點,瑪麗皇后點出的法國大革命的原因,當大臣說:『人民沒有麵包可以吃了』,瑪麗皇后露出甜美的笑容:『沒麵包吃,為什麼不吃蛋糕呢?』,她不是法國大革命的主因,但是每個人都想把她送上斷台頭,貴族的鎮壓,人民的反抗,流血的事件層出不窮,每個人的神經緊蹦,彷彿快窒息般,大家都想逃離巴黎,逃到他們心中的和平之都 -- 倫敦,如果巴黎是地獄,那麼倫敦無疑就是天堂,如果巴黎是黑暗,那麼倫敦就代表光明。這件事引起後代法國歷史學家的興趣,法國有貴族,難道英國沒有貴族嗎?法國有既得利益者,英國沒有嗎?法國有貪污,英國沒有嗎?法國人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,難道英國人不懂嗎?在追求自由、平等的路上,為什麼法國經歷了流血的革命,而英國不用呢?

懷特腓德,十八世紀英國的傳道人,那時英國的教會是國家教會,參加的人有貴族、有爵士,甚至女王,都是上流社會的人,一般老百姓被拒絕在教會門口之外,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,很多人根本沒聽過福音,懷特腓德看到這種情形很難過,他率先向平民老百姓傳道,他的工作從一座礦場旁的小丘開始,對著下班的礦工傳福音,剛開始來了幾十個人,大家都覺得很新鮮,從前在禮拜堂才能聽到的信息,現在這裏也能聽到,後來人數變成好幾百,變成好幾千,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萬人,更難能可貴的,這些人不是來嘗鮮、湊熱鬧的,而是願意相信耶穌的人,懷特腓在他的日記上回憶到:『很多人被聖靈感動而流淚,在他們臉上媒灰和眼淚都混在一起。』。

約翰衛斯理,本來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英國國家教會的聖品人員,他繼續著懷特腓的工作,向礦工、平民傳福音,福音不在只是在富麗堂皇的禮拜堂裏,每個廣場,每個鄉村,只要人聚集的地方,都有約翰衛斯理的身影,約翰衛斯理所帶起的福音運動震憾了整個英國,把整個英國的風氣扭轉過來。

法國歷史學家哈愛理曾分析過英國和法國社會結構,法國所遇到的挑戰,其實英國也有同樣的問題,但英國卻沒有發生像法國大革命一般的流血革命,哈愛理認為答案不在於英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,而在其信仰中,尤其是約翰衛斯理所領導的復興運動,對潛在的革命領導者與政府有主導性的影響,這個論點成為「哈愛理命題」。

台灣土地小,人口多,資源少,少子化,貧富差距大,台灣什麼都缺,要解決台灣的問題,什麼資源都需要,但是,我個人覺得台灣最需要的是每個人接受耶穌基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精選文章

小事的日子-至於我和我家 The Hunger Site

小事的日子-至於我和我家 The Hunger Site 擊點此處進入 The Hunger Site  網址 感想與負擔: 我曾經多次與人分享這個網站(The Hunger Site)。不必掏腰包,只要每天擊點一次,該網站的贊助商就會捐...

熱門貼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