庫倫洛夫(Český Krumlov)
[觀光產業]
庫倫洛夫,一個中世紀的小鎮,在1992年被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領隊為了應景,帶我們換上中世紀的服裝(就是上面那張),換好後去遊街。
小鎮地方不大,裏面100%是中世紀的風情,不多久就走了差不多,但我總覺得有些怪怪的!遇到的都是觀光客,那本地人呢?
隔天領隊和導遊都有解說,這裏遊客一年超過百萬人次,鎮中心多數商店、餐廳、住宿都是為觀光客設計的。因為房價、物價過高,本地人都住在外圍,白天來鎮裏打工,晚上離開。年輕人更願意到布拉格或其它城市發展,留下來的不多,且為長者。
聽到這裏,心裏感覺有點復雜,在自己的故鄉無法生根,外移到其它容易謀生的地方,台灣這幾年不是也有“北漂”或“他國謀生”的現象嗎?
[水災無情]
上圖模型中,環繞小鎮的是伏爾塔瓦河,沒錯,就是布拉格那個可以坐船的伏爾塔瓦河,這裏是上游,地勢較高,且河道較窄,請看下圖,二地高度差300公尺。庫倫洛夫地處內陸,而板塊穩定,沒有颱風、地震。但有一個小小的遺憾,伏爾塔瓦河有時會氾濫。
捷克政府對台灣一直很友善,庫倫洛夫在2002年曾經有一次水災,台灣有援助一些錢到當地。但我想長期友好的原因應該不只是修一座橋吧,應該還有更多。沒多久,我就找到答案了。平時旅行我是不買東西,頂多買買紀念品或明信片,這次旅行我見識到台灣團對精品的購買力。觀光收入讓捷克政府對台灣難以割愛。當我意識到原來我是沾了別人的光時,我立馬肅然起敬,之後的幾天看到團員血拚時,我帶著期許的表情:『加油,台灣實質的外交,這個責任正擔負在妳們的肩膀上。』。
[城堡區]
導遊從小鎮的中心(黑死病紀念柱)介紹這裏的歷史,過了小橋,就轉往城堡區,介紹這座城堡。在布拉格我們已經看到捷克第一大城堡,這裏是第二大城堡。
小鎮最早的統治家族是紅玫瑰家族(羅森堡家族),他們鍾情於文藝復興風格,所以城堡裏有許多該藝術元素,最引起我的注意是裏面的濕壁畫。
濕壁畫製作成本高昂,維護成本也不斐,正在酌量時,就聽到導遊接著說,有些畫因為沒經費的關係,已經漸漸褪色了。上下圖二張圖,分別是有維䕶、沒維護的情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